“向阳红01”船是一艘满足深海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需求的现代化海洋综合科考船,技术水平和考察能力已经达到国际海洋综合考察船先进水平。“向阳红01”船的吨位、续航力和自持力达到全球级科学科考船标准。国际惯例会根据船舶大小和作业能力给船进行分级,全球级就是所有大洋都可以去。
- 中文名
- 向阳红01
- 外文名
- XIANG YANG HONG 01
- 设计单位
- 中船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设计
- 建造单位
-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使用单位
-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下水日期
- 2015-09-22
- 船 长
- 99.8米
- 型 宽
- 17.8米
- 型 深
- 8.9米
- 巡航速度
- 12节
- 续航能力
- 15000海里
向阳红01发展沿革
编辑第一代“向阳红01”号船属于614I型综合海洋调查船。该船于1969年12月14日出厂,归东海分局使用。总长:65.22米 型宽:10.2米 型深:4.8米,总吨:823.94 吨。最大航速:15节 经济航速:13节 最低航速:9节。
九十年代改为“中国海监40”船。

第一代“向阳红01”船(3张)
新一代“向阳红01”船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建设并运营管理,中船重工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建造。
“向阳红01号”船是国内最先进的科考船,该船以中科院海洋所“科学号”为母型船进行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这艘船2012年底通过审批,2013年6月开工建造,到2015年9月22日正式下水,计划2016年交付。
[3]
2016年6月18日上午,最先进的现代化海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1”在青岛正式交付使用,并入列中国国家海洋调查船队。
2017年8月28日,“向阳红01”船从青岛出发,跨越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科考范围主要集中在人类认知较为薄弱的南半球,填补了多个海域调查的空白。航次历时263天,行程38600海里,圆满完成了大洋、极地多项科考任务,实现了资源、环境、气候三位一体的高度融合。
向阳红01性能参数
编辑“向阳红01”总吨位约4800吨、满载排水量4980吨,船长99.8米、型深8.9米、宽17.8米、吃水5.6米、船舶定员80人。从船舶底部到桅杆顶部共32.5米,相当于12层高普通楼房,具备12级抗风能力,续航力15000海里,可从青岛直接开到美国西海岸。
[4]
向阳红01船舶功能
编辑
新一代“向阳红01”船下水仪式(2张)
在“向阳红01船”地球物理实验室,海底地形地貌,通过专业探测设备,能够实时显示在实验室屏幕上,而且能够通过海水多波束探测11000米马里亚纳海沟。
“向阳红01”号服役后,将承担全球海洋环境、海底资源和能源综合探测取样、国家海洋安全环境综合观测与实验等重大深远海科考任务。该船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高,监测报警全部自动化,具备卫星宽带网络,满足海上通信。船舶具备大气、海面、水体及海底立体综合海洋探测能力,探测深度达到1万米,能够满足全球海洋环境和资源科学调查需求。
“向阳红01”船的科学调查作业操控支撑系统中包括4台万米绞车,并装备了万米单波束测深仪、全海深多波束,还搭载的专业调查设备包括ADCP、超短基线、鱼探仪、浅地层剖面仪、表层多要素连续自动测定系统和多道地震系统。
依托这些国际领先的装备,“向阳红01”船将助力我国科考走向深蓝,为大洋科考提供强有力支持,将成为我国远洋科学综合考察的主力船之一。 “向阳红01”船将承担各大洋区深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海洋动力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海底资源、能源综合探测等重大海上任务,为国家急需解决的海洋资源、能源、减轻自然灾害等重大海洋科技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同时将推动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重大海洋研究计划,增强我国海洋科技在国际海洋研究中的影响,助力海洋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3]
依托这些国际领先的装备,“向阳红01”船将助力我国科考走向深蓝,为大洋科考提供强有力支持,将成为我国远洋科学综合考察的主力船之一。 “向阳红01”船将承担各大洋区深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海洋动力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海底资源、能源综合探测等重大海上任务,为国家急需解决的海洋资源、能源、减轻自然灾害等重大海洋科技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同时将推动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重大海洋研究计划,增强我国海洋科技在国际海洋研究中的影响,助力海洋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3]
向阳红01科考任务
编辑向阳红01调查设备海试
此次海试的海洋多道数字地震系统包括:综合导航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气枪震源子系统、水下定位子系统和绞车收放子系统。其中,数据采集电缆约3公里,需要安排船舶进行保驾护航。
共同编队出航的“向阳红18”船将为“向阳红01”船执行拖缆护航任务,之后还将开展多波束、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ADCP)、超短基线、表层多要素连续采集系统和操控支撑系统等专业调查设备的综合海试任务。
[5]
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
我国最先进的科考船——“向阳红01”科考船28日从青岛起航,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这是我国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的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也是“向阳红01”船首次执行大洋和极地科考任务。
本次环球科考以中国大洋46航次和中国第三十四次南极科学考察(与“雪龙”船联合组队)两部分为主体任务,在整个走航过程中进行环境、资源、气候等多学科综合考察。此次科考为期260天,航程约3.5万海里(约6.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圈),预计2018年5月15日返回青岛。
[6]
2017年11月,“向阳红01”船在南大西洋海底获得一些形态奇特的玄武岩样本,如呈现出麻绳状、树枝状、石钟乳状等,有助于研究不同构造背景下岩浆活动过程及演变规律,对研究洋壳发展、地球深部与海底物质和能量交换有着重要科研价值。
[7]
向阳红01完成首次任务
2018年2月14日抵达智利蓬塔港,海上考察历时46天,圆满完成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暨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南极航段科考任务,并创下多项“第一”。
本次南极科考中,“向阳红01”船主要在南极大西洋扇区进行了物理海洋与气象、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底地形与测绘、海洋化学与生物生态、海洋环境等学科的综合调查,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向阳红01”船在南极科考中开创了多项“首次”:首次将我国南极科考断面调查由传统的西经45度向东扩展400多公里,至西经37度海域,对威德尔海与南大洋进行水交换的“交通要道”进行了调查;在德雷克海峡中部顺利完成了2个站位的综合海洋环境要素观测,这是中国科考船首次在南大洋西风带中心的关键区域获得全水深综合海洋要素观测剖面。
此外,“向阳红01”船成功在南极鲍威尔海布放了2套深水潜标,观测海洋不同深度水团的流速、温度、盐度等理化参数的变化,开创了我国利用潜标对南极大西洋扇区海洋环境实施长期观测的历史;首次对南极大西洋扇区海底进行了大范围全覆盖的海底地形测量,完成调查测线约8880公里,绘制了6个重点区块约15000平方公里的清晰海底地形图。
同时,“向阳红01”船首次对南奥克尼群岛周边海域的海底进行了高分辨率测绘和取样工作;首次在南极大西洋扇区开展了海洋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获得了1100公里的高分辨率地震剖面,这是我国迄今在南极获得的分辨率最高的地震探测剖面。
[1]
向阳红01研究应用方面
在南极海域,“向阳红01”船与“雪龙”船联合执行了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首次将大洋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首次将中国南极科考由传统的西经45度向东扩展到了西经37度海域。
在海洋环境研究方面,本次科考覆盖我国大洋资源开发的重点区域、南极半岛陆架区及沿途大洋微塑料、大洋缺氧带和海洋酸化等的高密度区和高发区,全程开展了与海洋生态相关领域的调研。
向阳红01北极考察
2019年8月10日,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1”从青岛起航,执行中国第10次北极考察任务。
[9]
8月30日,中国第十次北极考察队搭乘“向阳红01”综合科学考察船首次进入北极圈,考察队将按计划在楚科奇海、楚科奇海台、波弗特海和加拿大海盆开展各项考察任务
[10]
。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向阳红01”船南极科考创下多项“第一” .央广网[引用日期2018-02-25]
- 2. 我国完成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8-05-20]
- 3. 我所“向阳红01号”科考船在武汉下水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5-09-24[引用日期2016-08-14]
- 4. 打造深海探宝“国之重器”,国内最先进海洋科考船“向阳红01”入列 .青岛新闻网.2016-06-18[引用日期2016-08-14]
- 5. 两艘“向阳红”船编队起航赴黄海海试 .中国海洋报.2016-08-12[引用日期2016-08-14]
- 6. 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 “向阳红01”起航 .人民网.2017-8-29[引用日期2017-08-29]
- 7. “向阳红01”船在南大西洋海底获得形态奇特玄武岩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7-11-06]
- 8. 东南太平洋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 .-[引用日期2018-04-13]
- 9. “向阳红01”船起航执行中国第10次北极考察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9-08-11]
- 10. 中国第十次北极考察队搭乘"向阳红01"船进北极圈 .新浪[引用日期2019-09-05]
词条标签: